13691128829
招商引资需要了解的大公司投资选址秘笈!
发布时间:2016-10-12 浏览量:829

跨国公司是每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最理想目标,要吸引这些跨国公司,就必须要清晰地知道他们对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工厂的选址公司。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多家选择在中国建立总部。事实上,跨国公司的选址规律也是各种大中小企业竞相效仿的规律,它反映的是企业如何找到最合适自身发展的基地这一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应该同时成为企业投资部门和政府招商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1631260697759914.jpg

一、跨国公司总部区域选择特点以及在我国分布现状

1、跨国公司总部特点

跨国公司总部应具有整合各项业务及上下游供应链、资金配比、制定计划、与政府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等诸多重要职能,因此总部在区位选择时应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跨国公司总部,应与各地分公司、子公司、研发机构及大型市场建立畅通的交通联系,使得总部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配置物流、并制定相关战略,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②丰富的信息来源。及时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乃至竞争对手的变化信息对于跨国公司总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极大程度影响着跨国公司战略政策的制定乃至公司的存亡。

③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这些关键人员包括其它大型公司首脑、国家产业政策相关制定者、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市场)的决策人员等。及时与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可以使总部拥有最 新的信息,并丰富公司的人际网络。

基于以上考虑,跨国公司总部应选在大城市或毗邻地区。因为大城市通常具有以下优势:(1)方便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接触和业务往来;(2)方便与其他大型城市进行联系;(3)拥有更加健全和丰富的法律、金融和广告服务。

2、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可投资性逐步为跨国公司所承认,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底,上海有上市公司总部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00余家、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165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244家;北京聚集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家、具有总部性质的投资性公司153家,形成了中心商务区、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总部机构聚集区等。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家选择在中国建立总部(或地域总部),其中有45%选择上海。目前,阿尔卡特、联合利华、IBM、AT&T、宏基、索尼、飞利浦、巴斯夫、杜邦等着名跨国公司均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据上海市外经贸委统计,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共有260家在上海投资,投资专案数达1282个,其中区域性总部20个,投资性公司25个,研发中心32个,跨国采购中心45个,金融机构56个,代表处136个。

二、跨国公司R&D区位选择特点以及在我国现状

跨国公司垄断着当今世界诸多的产业和技术成果,在R&D上的不断投资和创新是保证其行业技术领 先的主要手段。作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战略,R&D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它既标志着跨国公司已由生产制造全球化开始向技术创新全球化进行转变,也反映了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综合其特点以及在我国R&D建立情况,跨国公司R&D区位选择应具有如下特点:

1、集中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心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等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聚集了超过400家跨国公司的R&D中心。其中作为中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中心,北京、上海更具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因此成为诸多跨国公司在华建立R&D的最 佳选择。就不同的跨国公司R&D区位选择结果来看,跨国公司在北京建有较多的基础型R&D,而应用型R&D则多建在上海等其他地区,这也从侧面上表明了北京在学术科研方面的领先优势。

2、集中在高新技术园区

新建立的高新技术园区凭借其诸多特点和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R&D的首 选之地。其中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凭借其优秀的科研与研发能力、以及取得的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成为中国科技工业发展的代名词。高新技术园区通常具有以下区位优势和特点:(1)高科技园区多以大学或大型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2)拥有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3)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4)各地区政府对高科技园区的投资者给予税收、金融、地租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迅速增加,各跨国公司R&D依托当地产业特色和导向,在行业特点和国别上形成独特的分工体系。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40多家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R&D机构中,北京有20家左右,比例占全国的50%,其中以IT类为主的R&D机构共有11家,占总数的55%,汽车、化工类有2家,仅占10%;美国R&D机构9家,占45%,欧洲4家,占20%。上海有14家左右,占全国的35%,其中汽车、化工类有8家,占其总数的57%,IT类只有4家,占29%;欧洲7家,占50%,美国5家,占30%。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多在北京设立R&D,而来自欧洲的R&D多将其设立在上海,符合欧美的产业结构特点。

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形成产业聚集,产业高度聚集就形成了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产业。在优势产业地区,由于同一产业的企业高度聚集,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通过各种渠道外溢到相邻企业,使各企业都从这种外溢中受益;优势产业能够吸引相关专业人才来区内工作,形成事实上的专业人才库,各企业所需人才可互相流动或调剂;优势产业地区内企业彼此接近,竞争激烈,有利于刺激企业不断创新;为节省贸易成本,企业愿意定位在靠近上游产业供应商或下游产业购买者的地方,从而在优势产业地区形成产业聚群。一个地区的产业优势在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优势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聚集又进一步导致相关研发机构的聚集,研发机构本身又有进一步的聚集作用。

目前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研发机构以IT业为主,比例高达60%以上;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研发机构IT行业比重相对较低,分布在汽车业、化工业的比重相对较大;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IT业和电子业;跨国公司在江苏的设立的研发机构则主要集中在电子业和机械业。这一分布特征充分体现了四地的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

4、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设立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需要了解国内外研发动态,与公司其他研发机构和子公司之间保持沟通,这些信息不但交换量大,其中不少属于国际交换,因而对通信设施如同轴电缆、光缆、交换机系统、传输装置、卫星天线等有很高的要求。研发机构的业务活动需要一系列与人员流动和业务交流相关的基础设施作保障,如国际航空港、国际饭店设施等。当母公司派驻常驻人员时,对生活环境及子女教育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绝大多数位于基础设施较好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西安、苏州、杭州、广州、深圳、南京和成都。

5、地区性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

设立研发中心优惠政策的制定实施,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97年我国出台了《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办法》,掀起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热潮,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政策。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对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发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早在1999年6月颁布实施了《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研发机构的暂行规定》,以后又多次修订完善,天津市2000年4月颁布实施了《天津市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暂行规定》,江苏省在2003年6月颁布实施了《关于鼓励国(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试行)》,上海市于2003年9月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集中。

三、世界500强高管谈选址:我们如何做出投资选址决策?

1、软环境:别把我们当政客

毫无疑问,软环境在大企业的择址决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大企业如何判断软环境?很可能源自对小细节的体悟和观察。

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财政官 Eric Lodder讲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我曾到一个相对偏远的工业园区旅行,在旅馆吃饭的时候,我用了筷子,结果突然出现很多人,围观我这个老外,这样的地方,我们不太会去,可能风险会很大”。Eric Lodder认为,“人”是选址决策中,最受关注的因素”,“他们有经验、有技术,而且受过良好教育,否则,建起来的东西再漂亮也没有用”。

从短期接触开始,招商人员的行为和素质,也被大企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犀利的指出了三个“请别”:

“第一,我们不是政客,请别一大堆人到机场拿着鲜花横幅来迎接,第一感觉就是这里没来过几个大公司;第二,我们不是食客,别拿野生动物吓唬我们、大吃大喝,珍贵的时间请用于交谈;第三,我们不是游客,别拿本地的名胜古迹来忽悠,如果有时间,我们自己会去看。”把大企业考察者当成政客、游客和食客,换来的,可能只是热闹散场。

作为一家化学品公司,富美实则非常关注园区定位的稳定性,“我们理想的园区,定位要有稳定性,环境政策必须遵守透明性、一贯性和一致性“,富美实(FMC)公司中国区总裁徐国君说,“环境政策许诺什么样,落实就什么样;今天是这样,十年后也是这样;对我这样,对别人也这样。”

2、决策基准:市场与成本

对市场与成本的考虑,往往是500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选址决策的基准。

久保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饭岛宣昭指出,作为生产基地的投资,会首先考虑当地的市场规模,另外,会考虑海外生产、返销日本、以及相应汇率带来的综合风险和成本,“如果预算可以接受,会成为投资的一个选择”。

另外,当地有无制造技术能力比较高的供应商存在,是久保田考虑的重中之重,“非常重要的是,能否在生产基地附近,得到中国本地企业制造商的支持和帮助,即当地是否有足够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具备相应的制造技术和能力”。

徐国君则认为,宏观范围的选址,跨国公司绕不开的四个方面,即政局稳定性、社会稳定性、经济稳定性和知识产权保护。一旦硬指标满足约束条件,软环境的重要性将随之彰显。

3、决策周期约2年

希望引入世界500强?最好还要有一些耐心,他们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大额投资可达两年左右。

“一般3亿日币,2000万人民币左右的投资,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做预算和决算;3—10亿日币,也就是2000万—1亿人民币左右,需要一到两年时间;1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需要2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一年左右的财务研讨和认证。”饭岛宣昭介绍。

“大公司投资决策期比较长,前面差不多要一年,真正定下来,专业考察至少8个月,这段时间,恨不得一个月跑两三次”,曾锡文指出。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项目,一般要花两年时间,经历三部曲。第一步,业务部门出面,主要了解市场、供应链等方面;第二步,经项目审查委员会综合性审核,一般会考察成本风险、投资回报率等问题;最后一步就是董事会决策。”徐国君介绍了富美实公司的投资决策过程。

4、突出问题:无整地 偏重投资额

作为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一直负责联合利华投资点的选择,接触大量园区,曾锡文对当前园区存在的一些误区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个误区,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由于急于招商,缺乏规划,导致后期土地分散,很多园区到后来根本没有足够的整块土地供大企业使用,”曾锡文说,“这里面的问题是,太注重短期效应”。

另一个误区是,园区在招商时,偏重投资额,而忽视产值。“有的公司投资很高,但毛利率很低,给当地园区的贡献其实并不多,高产值投资,却往往有更大带动,我建议园区计算单位面积产值和税收“,曾锡文指出,有些园区往往会为企业开出的动辄几百亿的投资额而心动,却未料到,有些企业只是拿着几亿美金到处游说要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