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乡村旅游有望发展成万亿级产业,或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发布时间:2018-06-29 浏览量:577
  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已经开启,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预计到2025,年度旅游人次将达到近30亿次。

 
  一、大乡村旅游时代“大”在哪里?
 
  中国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了大旅游时代。这个"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规模大: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乡村旅游收入达4000亿以上;
 
  投资大:表现为乡村旅游投资为3000亿,乡村旅游事业体超过200万家,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 的"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而是成为与城市相对应的一个空间概念,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有望发展成为万亿级企业;
 
  影响大:表现为中央、地方、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题,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二、五大推手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未来10年乡村旅游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有这样五个推手: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投资驱动、新消费革命。
 
  政策引导:在过去10年间,中央及有关部委发布的与乡村旅游文件多达20多个,成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城镇化拉动:中国现在城市人口的一半是过去30年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乡村旅游不仅是城里人释放压力休养生息亲近自然的形式,也是人们寻根及消解乡愁的途径。
 
  汽车普及:2010-2015年的6年间,汽车拥有量增加了1亿台,而且以每年2000万台的速度增加,自驾游游客占游客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做乡村旅游。
 
  投资驱动:过去两年,我国旅游投资额实现翻番,2015年达1万亿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一与乡村旅游相关。
 
  新消费革命:从1985年到现在,30年间我们共经历了3次大的消费革命。
 
  第一次是1985-1999年, 以满足人们衣食用的需要为主题,彩电冰箱洗衣机是热点;
 
  第二次是2000-2014年, 主要是满足住行的需要;
 
  2015年后我们进入新的消费革命时期,是全新的消费升级,主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和品质需要,如旅游、健康、智能是这个时期的消费热点。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环境生态的诉求只会有增无减,新消费革命将成为最重要的推手。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三、国内乡村旅游的八大成功模式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国外有许多成功模式,典型的莫过于,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那座“可以吃的英国小镇”,还有欧美的“度假农庄”模式,新加坡的“复合农业园区”模式,日本的“绿色旅游”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国内明显不同的旅游消费特色,督促我们必须探索适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本土模式。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发展特点,我们分析归纳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并对各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模式1:城市依托型: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经典案例:北京蟹岛
 
  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脱胎于“环城游憩带”理论。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旅游渐渐成为环城市乡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托于城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环城市区域已经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
 
  北京蟹岛度就是属于城市依托型的度假村,总占地3300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为经营宗旨。
 
  模式2:景区依托型: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经典案例:北京十渡
 
  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引力为区域旅游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带来发展契机,周边的乡村地区借助这一优势,往往成为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区。鉴于景区周边乡村发展旅游业时受景区影响较大,我们将此类旅游发展归类为景区依托型。
 
  北京十渡依托景区,以民俗旅游为主,建设特色民族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娱乐小镇。目前,北京十渡除了民宿行业发展良好之外,已经有农家餐馆300余家。
 
  模式3:产业依托型:特色庄园旅游发展模式
 
  经典案例:台一生态休闲农场
 
  特色庄园模式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特色庄园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大地景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产业经济协同效益。
 
  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位于台湾的南投埔里的,是一处占地约13公顷,集合花卉造景、自然生态与悠闲住宿之休憩场所,视野面积数千公顷,精心规划的特色主题有:花神庙、雨林风情馆、蝶舞馆、绿雕公园、绿茵广场等。走在园区里,不难发现园内设计概念是将花卉、植物融进建筑、屋顶、墙面……仿佛参加了一场小型花博展,处处充满惊喜。
 
  模式4: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经典案例:乌镇
 
  古村古镇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特点受到游客的喜爱。
 
  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因此,古村古镇旅游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既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模式5:民俗依托型:乡村文化活化与社区发展模式
 
  经典案例:丽江
 
  随着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消亡,面对民俗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面对当地居民与旅游经济的博弈,民俗依托型乡村旅游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实现利益共享,寻找发展平衡点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模式6:创意主导型: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经典案例:无锡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
 
  民间艺术是区域大众生活的体现和特征,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征,具有区域的独特性。
 
  民间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区域性,正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传统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体验,更加强化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总体项日占地面积约为3.03公顷。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处于上海市。“两小时都市圈”内资源品级优秀。惠山泥人与天津”泥人张”一这“一南一北”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彩塑流派。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模式7:科技依托型:科技引导现代乡村旅游发展
 
  经典案例:兴隆热带植物园
 
  当代科技在生活生产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科技
 
  引导的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为我国的乡村旅游指出了新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启动的国家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了我国一批科技园区建设,也将加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引导的,展现农业风貌,形成集教育、体验、观光、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业,成为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占地600多亩,植物品种2300多个,划分为五大功能区,物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植物园拥有热带经济作物、林木及园艺植物品种,保存有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物种,引进国内外名贵的热带植物种类,合理配置,结合林草等优美景观的相间布局,是一座物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具有科研、科普、观光和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功能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
 
  模式8: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随着我国旅游消费升级、景区发展升级、地产开发升级,整个旅游产业面临大转型大融合,在此背景下萌生出的“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的主力引擎。与此同时,国民休闲度假需求进一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田园综合体”则横跨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为什么要建设“田园综合体
 
  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比如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从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央前所未有将产业园区作为农业发展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强力抓手。这给了目前中国产业地产行业一个非常利好的创新信号,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园区”无疑将大有可为。
 
  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大亮点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平台、载体方面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第二大亮点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和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第三大亮点是在农业主体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培养乡村专业人才。其中,“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则是指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将大有可为
 
  与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产业园区不同,“农业+园区”会更强调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要求颇高,未来会囊括进科技、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会展、培训、检测、加工、电商、贸易、物流、金融等丰富多元的维度,非常具有想象空间。当然,对于土地和模式的创新也比以往要求更多,难度和障碍也更大。不过,一旦新经营模式探索成熟,将会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的竞争护城河效应。
 
  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文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中国产业地产行业一个非常利好的创新信号,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园区”无疑将大有可为。
 
  八种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对农业企业或地方政府而言,其中模式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完全照搬。因为在商业价值根本上讲,在于差异。照搬模仿,一哄而上,只会导致乡村旅游景点的同质化。每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只有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独特的地理特色,文化内涵,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