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2 浏览量:366
  经济新常态,既是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也是换道超越的重大机遇。要着眼于提升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奋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坚持“三个着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也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要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推动工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一是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针对县域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实际,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改升级,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抢抓产业体制改革机遇,支持与企业战略合作,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平台,打造全产业链,重塑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二是着力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强化龙头带动,狠抓产业招商,聚集发展新材料、皮草、森工、厨卫小家电等产业,打造工业发展新支柱。三是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配套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良好局面。
 
  促进“三产融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突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瓶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根本选择。一是做强特色农业。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核心,推进农业板块化、基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巩固提升优质稻、双低油菜、绿色蔬菜生产水平。二是壮大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四个一批”工程,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三是培育新兴业态。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培育“农业互联网+”。四是强化改革支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产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办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试点。
 
  用好“两大引擎”,激活增长不竭动力
 
  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力促“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催生发展新动力。一是焕发“传统引擎”。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稳定经济增长。坚持招商引资和民生实事项目两手抓,做大投资总量。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拓展国外市场,扩大云梦皮草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教育文体、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二是打造“双创引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双创”清障搭台。加快建立权力、责任、负面和收费目录清单,依法规范政府履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照合一”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办理。
 
  唱响“三张名片”,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拥抱大众旅游时代,唱响“古泽云梦”、“楚国别都”、“黄香故里”三张名片,将文化大县建成旅游名县。一是加强旅游景点建设。突出旅游项目精品打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以水文化为主题,再现“千年云梦泽,十里曲阳河”胜景,创建涢水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楚文化为主题,保护开发楚王城遗址公园,打造4A级楚文化旅游景区。以孝文化为主题,完善中华黄香文化园旅游服务配套,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加强旅游营销策划。以专业化、系统化的宣传营销方式,提升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做大文化旅游市场。积极对接武汉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旅游客源市场。三是加强旅游要素保障。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标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体系。积极开发精品文物系列、黄香文化系列、民俗文化系列等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