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财政部PPP示范项目:落地率接近50%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量:509
  财政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近日对外公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5期季报,披露了最新的PPP各项数据。

 
  PPP中心数据显示,国家PPP示范项目,截至2016年12月末,共计743个,投资额1.86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363个,投资额9,380亿元;落地率49.7%,第一、二、三批示范落地率分别为100%、62.4%、42.9%。
 
  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在2014年第一批22个(最初为30个,已陆续调出6个,即将调出2个),投资额709亿元;2015年第二批205个(最初为206个,调出1个),投资额6,267亿元;2016年第三批516个,投资额1.17万亿元。
 
  薛涛认为现在PPP示范项目落地速度加速,可见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三方正在逐步调整适应PPP的转型节奏。市政(包括环保)、交通是PPP投资两大巨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依然保持双高趋势,月度排名仅一家非国有企业上榜,年度排名未见,但估计不会超过3家,可见以规模合计,国企优势明显。
 
  “但是以项目计算,在中小规模PPP项目中民企竞争力会更容易发挥,主要是融资短板制约可以被其市场能力和技术优势抵消。”薛涛说,总得格局上,建筑商占了大头,投资运营企业在今年略有比例上升,从行业发展上,希望投资运营成为PPP的重点,希望建筑商能积极转型,投资运营企业占有比例更加突出才能更保障PPP的最终目标得以达成。
 
  示范作用
 
  财政部操作PPP示范项目,目的是为PPP的推动起到示范和标杆的作用。
 
  PPP中心数据显示,全国入库项目,截至2016年12月末,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落地率31.6%。全国入库项目和落地项目均呈逐月持续稳步上升态势。行业方面,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3类入库项目数居前3名,合计占入库总数的54%;地区方面,贵州、山东(含青岛)、新疆、四川、内蒙古位居项目数前五名,合计占入库项目总数的48.0%,山东(含青岛)已落地项目占全国落地总数的16.4%,列各地之首,新疆、浙江分列二、三位。项目回报机制方面,全年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两类项目比重逐步提高。
 
  在行业分类上,市政工程类落地数居第一,交通运输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类分居二、三位;地区方面,山东落地数居第一,河南、河北分居二、三位;项目平均落地周期为12.8个月,比6月末缩短0.7个月,第三批示范项目平均落地周期11个月,比前二批少4个月;民营社会资本参与率39%,比6月末提高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是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PPP 项目一直位居各领域前列,截至 12 月末,交通运输领域全国入库项目 1,375 个,投资额 4.0 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 目 186 个,投资额 7,429 亿元。
 
  薛涛认为,民营企业更喜欢资产属性强运营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所以在这个子类占比偏高,也跟这个区域有些分散性的规模适宜的项目有关。
 
  问题
 
  但是现在PPP也面临一些问题,史耀斌是在2016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暨示范项目督导会上表示,PPP改革仍然面临着观念转变不到位、改革发展不平衡、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法律保障和政策衔接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片面追求投资和GDP增长,不加区分地扩大、泛化PPP模式的使用范围,甚至将一些纯商业化项目硬套PPP模式,并对社会资本承诺过高的回报率,这不符合社会资本合理盈利而不暴利的要求,会损害公共利益。”史耀斌表示,还有就是将PPP模式简单理解为融资手段,且程序复杂、管理要求高,认为不如财政直接投入或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简单,采用PPP模式的主动性不强。三是个别政府通过设置高额保证金、注册资本、银行存款等条件,制造“隐性门槛”,规避采购环节的竞争,难以实现“物有所值”。
 
  在此之前,2016年12月中旬财政部对河北、内蒙古自治区、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贵州、云南、甘肃十省进行PPP督查调研。
 
  这次督查调研是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完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专项督查的有关部署以及财政部PPP示范项目督导工作要求。财政部督查小组分为五组,按照分组草案,金融司督查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条法司督查江苏、安徽,经建司督查湖南、贵州,财政部PPP中心督查内蒙古、甘肃。
 
  在调研中,一些地方认为现在首先就是法律滞后的问题,现在PPP立法还处于调研起草过程,社会资本参与PPP对自身的权益保障还存在一定的担忧,不利于调动更多民营资本进入。还有国家部委之间多头发文推动PPP,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不仅影响了PPP的统一性、权威性、公正性,也造成了行政成本增加工作效率地下,给基层部门执行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