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苏州创新引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02-19 浏览量:719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充分发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全面推进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两大工作重点,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社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能力” 三大能力。 狠抓 “四个巩固提升、四个重点突破、两个积极探索”。对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举措,在政策落实、 科技人才、 产学研合作、 载体建设四个方面要强化巩固提升,确保苏州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聚焦苏州市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企业创新能力、 产业技术水平、 广场功能完善、科技金融结合四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打造苏州市科技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围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科技惠农惠民和科技管理改革两个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切实激发全市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
 
       一、 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加快建立企业主导技术创新决策的体制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建设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二是进一步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继续认真落实研究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创造研发成果;三是是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集成创新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以优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团队、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群体。不断增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机和活力,继续实施能够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 “瞪羚计划” 和“雏鹰计划”;四是支持企业成为创新活动的组织主体。支持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帮助企业开展跨国技术研发合作与转移;提升企业整合人才、 技术、 资金等创新要素的能力,推动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 知识产权标准化、 技术标准产业化;引导企业介入高校院所的早期研发,构建利益共同体;五是支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成为创新活动的力主体。加快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效益,从政策优惠的享受者转变为反哺财政税收的贡献者。
 
       二、 创新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以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的领域和范围,集成科技资源引导、 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在建设好中科院纳米所、 医工所、 浙大工研院等重点载体的基础上,加快布局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加大协同创新步伐,争取在重大装备制造、 小核酸药物、 纳米技术应用、 合通信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技术突破;三是充分发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效用。充分利用好苏南中心各平台的功能,各平台要向下延伸、 向下扎根,实现市县联动,资源共享。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要作为苏南中心的运营主体,通过服务功能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把来自市场的社会资源和来自政府部门的行政资源整合起来。
 
       三、 多元投入,改进科技投入体制
       加快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改革经费配置方式,提高科技投入的绩效水平。一是构建多元科技投入体系。构建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股权交易、风险投资、金融信贷、上市融资为重点渠道,质押借贷、信用评估、科技保险、融资担保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投入体系;二是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不断改进。通过制度保障财政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渐改进财政经费的使用方式,从事前支持、直接支持更多的转向事后补助、 间接支持。加快科技经费 “拨加投、拨加贷、拨加保、拨加奖”等间接支持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科技中介服务”的科技金融模式的作用;深入开展“科易保” 和 “科创投” 等创新服务;以信贷、 保险、 创投、 担保四个方向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 “首投”、“首贷”、“首保” 机制;三是科技经费管理机制更加规范。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公开、公平、透明”的科技管理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科信用和绩效评介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提高创新绩效为目标的科技投入评价机制。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的计划管理程序,实现项目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市级科技计划均通过媒体公布项目申报要求、 拟立项数等信息,增强科技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围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等重点科技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四、 整合资源,全力构筑人才高地
       一是大力培育引进高端人才。以产业未来发展为导向、 企业需求为重点,紧紧围绕人才的培养、 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不断深化并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 “1010工程” ,大力培育引进一大批领军人才、 创新团队;二是全力扶持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加强从项目的争取、 政策的落实、 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 科技金融等方面对领军人才创办企业的服务和集成支持;三是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环境。深入开展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拓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促成高层次人才与科技项目、 创新载体、 创业资本等多元要素的对接整合;四是政府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对引进人才的住房、户籍、子女就学等提供后勤保障,帮助中小企业留住人才。
 
       五、 更新理念,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以市场为主体、 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创新体系。发挥苏州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昆山高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内生驱动、找准创新定位,利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 “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加快形成 “一区一战略性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 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二是加快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大力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苏州)服务示范基地,以培育创新源为重点,重点支持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江大学苏州工研院和三个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充分利用苏州自主创新服务广场,打造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六大服务平台,集聚一大批从事技术转让、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投融资等方面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领域和范围,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国际科技合作活动,开展广泛的对外技术交流活动;
       三是完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信贷、投资、 租赁等各种科技金融手段,发挥科技广场的载体作用,全力打造“科技金融超市”,进一步提高 “科贷通”的覆盖范围;
       四是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网络。着力拓宽服务企业的范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资源开发共享平台的支撑力;
       五是以支撑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推进建设江苏(沙钢)钢铁研究院、江苏省龙腾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纳米加工、 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测评、新药创制等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六是改革完善科技计划体系。要打破原有以职能划分为计划框架的分类,以“企业需求、 社会需求和苏州发展需求”为导向,重新设置计划架构,进一步明晰、简化申报流程,延长申报时限,实行常年申报,集中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