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0-07-10 浏览量:782
大健康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变,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而大健康产业恰恰是“防、治、养”模式的产业体现,随着公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生物医药”被视为下一个蓝海。
  
  健康产业的发展使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相结合,产生了生物医药领域,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加速了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新药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制药巨头都瞄准了生物制药这一新兴的领域,争相开发生物医药市场。
  
  生物医药概念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生物医药,一个医药行业的新兴产业,国家“五年规划”目标 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产业政策积极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令人期待。
  
  相对于传统医学,生物技术药物有着突出的疗效和社会效益。在临床治疗方面,对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不可替代。
  
  生物医药特点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尽管各国领导部门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直到 70 年代初才开始将 DNA 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其中,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内重要部分的中成药产业在国际上发展步履维艰,而我国的生物制药公司对创新研发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高端人才及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集中在生物仿制药领域。
  
  生物医药作为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医药产业。
  
  近年来,我国地方部门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引导与民间资金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该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该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从微观层面看,国内技术领先、规模相对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也大多集中于上述地区。据相关名录披露,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300+。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几家企业可以垄断市场的局面,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未来行业内的并购和重组机会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