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中国4个超级县城如何搞活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19-08-29 浏览量:335
  在当下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郡县”依然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直接抓经济、保民生、维稳定的第一线。
 
  所以每年的“百强县”发布都会引来地方政府的关注。许多地方将上榜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誉,在招商引资、推广家乡品牌时不吝提及。

 
  在2018中国“百强县”榜单上,江苏为最大赢家。数量上,江苏以23席独占百强榜鳌头;排名上,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包揽前四,再加上太仓和宜兴,前十强中江苏占据6席....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这已经是昆山已经连续第14年卫冕榜首。
 
  2017年,昆山的地区生产总值(GDP)高达3520亿。同期山西省省会太原的GDP是3380多亿,贵州省会贵阳是3500多亿,单从经济数据上看,昆山与之相差无几。
 
  如果看世界各国的经济排名,昆山的这个体量,相当于世界排名第79位的坦桑尼亚的总量,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屈居亚军的江阴2017年内GDP达到3488亿,有“中国资本第一县之称”,全县拥有30家A股上市企业!17家境外上市企业!而紧随昆山之后的张家港(GDP2626亿)、常熟(GDP2280亿)亦各有骄人业绩,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它们无疑代表了当前中国县域经济的最高水平。
 
  昆山外资企业聚集,常熟底子好发展全面,张家港集团经济突出,港口经济优越而江阴上市公司云集......四县市齐头并进、又各有特色。
 
  学习它们的独特模式,对于其他地方政府推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可能做到“小而全”。四县市虽然排名靠前,但却并不好高骛远,而是立足当地块状经济的基础、优势和短板,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布局,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从而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规模效应。
 
  昆山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的两次大转型,依托上海和苏州的溢出产能创造了“昆山制造”,从软件开发到各类配件生产,从测试到封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多年来,制造业始终在昆山市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江苏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享有“江南名城,衣披天下”的美誉。依托服装产业,常熟积极推行补链招商,成功培育了垂直整合生态产业链、高档造纸生态产业链、化工行业生态产业链等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化纤、纺织、印染、服装、相关专业市场等完整的产业链,并涌现了波司登、梦兰、秋艳等一批著名家纺服装企业。
 
  二、多渠道募集发展基金
 
  通过组织企业股票上市募集社会资金,如今,江阴市形成了著名的“江阴板块”。截止2017年底,江阴已有47家企业在主板上市、5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已然成为县域经济筹集发展资金的成功典范。
 
  究其原因,首先,江阴板块的壮大崛起离不开背后的政府推手。早在1996年,江阴便开始筹划企业上市;此后,政府通过成立企业股份上市指导小组;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和“一企一议”的工作机制;积极帮扶企业融资对接;出台各项上市挂牌各项优惠补助政策等等,对有志于资本市场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江阴强大的制造业集群孕育了一大批优质的上市公司,而企业上市又会给江阴的其他企业带来“鲶鱼效应”与样板示范效应,从而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相互较劲、加速发力,形成了竞相发展、竞相上市的“葡萄串”效应。
 
  三、突出载体建设,改善营商环境
 
  创新载体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四县市均设立了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创业园、孵化器等诸多创业创新载体。
 
  在软环境上,昆山提倡以服务感人、以效率服人、以感情留人。政策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法制上,拉板怎满心怎么办;服务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江阴给予企业“导师式”辅导、“从娃娃抓起”,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江阴都要明确100家上市后备企业、100家新三板后备企业“双百”名单;对有志于资本市场的小微企业,在理念灌输、人员培训、企业规范、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张家港致力于为外商投资企业营造良好竞争氛围,在服务上实行高效率、快节奏。2001年,张家港在苏州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08年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招投标采购交易服务中心。
 
  四、区域经济协同协作
 
  四县市都与上海、杭州、苏州这些人才密集的大都市有着紧密合作,它们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地级县级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资源互补、经济协调。
 
  昆山在经济起步早期就提出“东依上海,西托内地”的口号,东面主动接受上海辐射,西面从江西、四川等内地引进许多“军转民”的军工企业,成效显著。
 
  作为全国首个跨江跨区域联动开发的园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很多领域实现突破:行政区划、考核体制、现行的部门管理体制等等,江阴的资本、人才、管理优势和靖江等苏北腹地的土地、劳动力、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空间优势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树立招商新理念,加大利用外资力度
 
  昆山力推“零用地嫁接招商计划”,把“招商引资”变为“精准招商”,把一些污染大、投资小、用地多和产业层次低的项目被拒之门外,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型、成长型、规模型企业和一些先进产业。
 
  产业链招商也是昆山的制胜法宝,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拆开,里面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招商,持之以恒,招来的企业个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产业链越拉越长……
 
  实行产业链招商的还有江阴,政府“跟踪”已经入住的外资企业,研究它们的上下游企业,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企业来投资,再通过引进本地缺失的生产环节来完善江阴的产业配套环境。
 
  六、完善扶持政策
 
  张家港先后出台了数个政策“大礼包”,初步构建起从“项目启动资助”到“产业化金融支持”,从“创新创业支持”到“人才生活待遇”等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532”人才政策体系。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苏州‘姑苏’的项目,获得上级资助的同时,叠加享受本市资助政策,单一项目最高可获得900万元累加资助。
 
  制度上,张家港创新推出了“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制度和“才有所居”政策,根据人才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兑现创新奖励,还可最高按照市场价的七折购买“人才房”。
 
  此外,张家港市遴选出一批投融资合作机构,与数十家银行及风创投机构建立领军人才投融资合作关系,帮助人才企业破解资金要素不足的难题。
 
  常熟市政府出台科技创新券政策,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科技创新投入,就可凭创新券到政府部门兑现有效鼓励。这项制度有效激励了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同时也引导政府科技经费“精准”投入到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