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盘点:2018年全国主要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概览
发布时间:2018-07-04 浏览量:898
  目前我国大数据进入创新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发展上升期,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民生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大数据产业发生了深刻变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下面是根据各省大数据发展政策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状况整理的2018年全国主要省(市)大数据发展情况概览,内容如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擘画大数据产业新蓝图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综观京津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三地不约而同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十分重视协同应用与综合布局,并推动“中国数坝”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工程、交通大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旅游大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扶贫大数据工程、智慧城市便民服务工程、医疗健康大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教育大数据协同应用工程、环保大数据协同应用工程、科技冬奥大数据协同应用工程、京津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十多项重大工程落地应用。
 
  在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鼓励企业在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建筑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互联升级改造,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对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上海市:未来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千亿
 
  作为上海大数据发展新的纲领性文件,上海市政府近期发布《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数据观念意识强、数据采集汇聚能力大、共享开放程度高、分析挖掘应用广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大数据对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用显著。
 
  其中,上海大数据核心产业将达到千亿级别,建成3家大数据产业基地,培育和引进50家大数据重点企业,形成一批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大数据融合发展新业态。
 
  经过梳理发现,“资源、技术、产业、运用、安全”这五大因素,成为上海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线。
 
  上海也在《意见》中,围绕统筹大数据资源、深化大数据应用、发展大数据产业和建设大数据功能型设施等方面,对上海的大数据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政务数据、产业数据成为其中较为关键的领域。
 
  在统筹大数据资源上,《意见》提出要加快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在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各方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增值利用。
 
  上海也将逐步对经济、交通、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文化、科技、农业、环境、安监、统计、信用、气象、海洋、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务数据进行开放。开放过程中将考虑各项数据开放的难度大小。
 
  具体来看,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包括了大数据与网上政务大厅的融合运用,发挥大数据在城市安全、公共交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政府决策、风险防范能力和城市科学管理水平。
 
  在民生大数据的应用方面,上海希望结合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惠民工程,推动在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就业等领域的大数据运用。
 
  在产业大数据的运用方面,上海将重点放在了金融数据、商业流通数据和工业、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上,希望能与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相结合。例如,金融大数据方面,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加强内部数据的积累和与外部数据的合作,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则将与打造智能工厂相结合。
 
  此外,上海还提出,要在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上有所突破,既要加强基础数据的研发,也要注意集聚发展大数据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型企业。
 
  目前,在大数据的布局上,上海已经于今年4月挂牌成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这一中心将在未来进一步优化发展,聚焦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实现大数据的绿色生产和高端服务。上海还将加快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
 
  上海还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建立覆盖大数据采集、处理、流通和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机制,组建数据安全功能性机构等措施。
 
  广东省:以“领跑者”姿态走在探索前列
 
  当前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热潮中,广东省是国内率先关注并推动大数据的省份之一,以“领跑者”的姿态出现,凭借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市场应用等方面优势,走在探索前列。大数据产业呈现“广深引领、珠三角集聚、粤东西北紧随”发展态势,政务数据开放、工业大数据和以两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代表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可圈可点。
 
  广东大数据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一方面缘于政府慧眼独具,及早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打造政策环境,引导大数据产业加速集聚;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省,同时又是信息产业高地、大数据领域独角兽企业聚集地,广东省广业集团、广东粤数大数据有限公司等市场力量深度参与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政府数据开放产生强大的需求和促动力。
 
  大数据产业遍地开花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制造业大省、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广东省数据规模全国领先,港口、商贸、航运、物流、海关、商检、医疗、金融等数据非常活跃,日均数据交换超过400万条,为大数据应用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东已建设广州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等15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入驻大数据企业近600家,在建重大项目78个。
 
  这些仅仅是目前广东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广东在下一步发展中将依托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再领发展风骚。
 
  重庆市:2020年基本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公共服务能力,智能化是转化应用成果。
 
  2018年3月,重庆市印发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作用将显著提升,智能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
 
  按《行动计划》,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
 
  智能产业
 
  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等12个产业,到2020年,目标规模7500亿元,到2022年力争突破万亿元。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主要包括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发展、培育智能创新型产品、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构建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等六方面内容。到2020年,建成20个智能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和2000个数字化生产线,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应用发展
 
  重点聚焦产业融合、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5大板块、33个领域启动80项重点智能化应用专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实施智能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城市建设、精准扶贫、智能农业、智能城市管理、智能灾害防控等十大优先行动。
 
  创新体系
 
  重点抓好构建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包括规划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专利池。
 
  信息基础设施
 
  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撑。重点抓好打造对外高速率网络通道、构筑市域高效能网络体系、建设高水平大数据基础设施。
 
  军民融合
 
  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以军带民、以民助军”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重点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加强军民高端人才培养、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建设。
 
  人才引进培养
 
  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浙江省:争当智慧政府建设的先行省份
 
  在浙江省智慧政府建设过程中,大数据正在释放巨大的能量。大数据正在打破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公民间的固有边界,让信息孤岛现象消减,数据共享成为现实,让城市变得充满智慧,让生活更加便捷,让工作更加高效,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纽带更加牢固。
 
  作为智慧政府建设的先行省份,浙江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完善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统一数据平台。预计在2017年底之前,形成较为完整、规范的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到2020年,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零上门”事项超过50%。
 
  实际上,对于智慧政府建设,大数据起到了关键作用。浙江省把大数据引入政府服务领域,是智慧政府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来揭示大数据如何有力助推政务转型。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
 
  “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等,大幅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办事事项即办件比例,推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部门分设办事窗口整合为“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社会事务”等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避免群众在不同部门间来回奔波。到今年年底确保实现“最多跑一次”覆盖80%左右的行政事项,并“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
 
  “最多跑一次”让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真正让政府从“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核心是将大数据理论引入政府服务工作中,是一次政府理念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流程的再造。在大数据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一系列组织模式来革新政府治理的组织架构,将传统的组织架构向合作、协同方面进行转型。
 
  大数据有助于决策者养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思维习惯,尊重数据与客观证据。大数据技术能够把数据与实体相连接、相匹配,让需求以个人、家庭、社区的形式出现,并被记录、鉴别、挖掘、设计和营造,这样就可以让政府在监管评价同一项政策措施时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对不同对象进行“定制性”服务和施行相应政策,这将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创造出更多价值。
 
  江苏省:将大数据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
 
  近日,江苏省大数据和新一代软件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会上,省大数据发展办和省经信委发布《江苏省强化大数据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数动未来”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汇融合,深化大数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用。
 
  专项行动提出,以大数据为核心、智能应用为方向、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支撑,充分运用数(大数据)、智(人工智能)、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全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省今年将带动1000家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明年带动3000家,2020年带动5000家。3年内,全省培育300家利用数智云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50个融合创新中心;建设10个大数据产业园、10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试验区,在全省建立并推广使用数智云网技术服务等新技术标准体系;实施200个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其中优选50个标杆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大数据应用水平快速提升。
 
  按照要求,江苏省要培育融合创新骨干企业,实施推动软件企业转型升级计划;完善数智云网标准体系,成立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数智云网载体建设,建设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园,打造数智云网融合应用的示范区,建设省级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丰富数智云网人才队伍,每年省级专项支持双创团队单个项目资金不少于300万。
 
  省经信委介绍,今年全省要力争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业务收入达3700亿元;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河南省:建设成为数据资源汇聚区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河南省大数据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一流的大数据产业中心。
 
  河南省成功把握大数据时代的先发机遇,成为继贵州之后全国第二批获批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之一,随着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全面铺开,河南省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大数据及相关领域产业的价值洼地,被业内誉为“中原数谷”。其中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入驻华为、浪潮等100多家大数据骨干企业。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是河南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河南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发展大数据产业潜力巨大。《行动计划》提出,着力构建“核心产业+创新应用+关联产业”三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河南省大数据资源开发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具体来说,首先要有核心产业,鼓励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积极培育一批从事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流通交易的第三方企业;其次要有创新应用,推动农业粮食、交通物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公共安全、信息通信、环境保护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第三要有关联产业,依托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区,积极发展智能穿戴、智能电视、虚拟现实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培育发展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仪表等行业应用智能终端。
 
  河南省抢抓智能时代发展机遇,对标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方阵的量化目标是: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关联业态规模超过5000亿元。
 
  谷建全建议,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河南就要率先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尤其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实现在农业、物流、医疗、养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应用的“机器换人”,例如在商务领域,可以探索发展无人超市、无人售餐机、智能售药柜等。
 
  山东省:“深耕”大数据产业力争2020年收入达千亿
 
  山东省日前出台文件加快全省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收入1000亿元人民币。
 
  作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之一,济南高新区目前正以齐鲁软件园为核心推进大数据产业聚集。据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介绍,济南高新区确立了以“大数据应用”为主线,政府部门分头推动、产业联盟聚集发展、骨干企业搭建平台、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的发展模式,让大数据产业加快聚集。“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加快大数据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交通、医疗、公安、环保等20多个领域中去”。
 
  “大数据存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有无限的挖掘价值,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等有重大影响。”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介绍,山东有众多大数据领域的优秀企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云计算中心,建设了云计算平台;成立了涵盖产、学、研各个方面的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具有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但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数据开放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山东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廉凯透露,下一步,山东将面向市场需求及行业应用,推动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先进、市场领先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培植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性强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积极拓展大数据产业在各行业的应用;从标准、数据中心、公共平台建设、安全保障以及行业支撑等方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在采访中了解到,山东省刚刚公布了确立培育的首批大数据产业发展载体,包括3个大数据产业聚集区、20个大数据重点骨干企业、30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以点带面,示范并带动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据统计,2016年山东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约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4265亿元,居全国第4位。预计2017年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约63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4800亿元。
 
  福建省:致力打造“数字中国”新样板
 
  临湖面海,三山怀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海蚌自然保护区环绕周边,在福州离海最近的地方坐落着“数字中国”应用示范区——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它也是福州滨海新城的核心启动区。
 
  其实早在2000年,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就做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建设目标。2013年5月17日,省政府研究决定,由福建省、福州市、县级长乐市三级政府在长乐首期规划9.07平方公里,建设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作为全省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载体。2017年2月13日,福州滨海新城启动建设,以打造国家东南区域大数据中心、“数字中国”应用示范区为目标,在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东接临空经济区,距离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仅数公里;北邻滨海工业集中区,与松下深水港和国际邮轮母港一衣带水;与福州火车东站、滨海新城CBD融为一体,成为福州地区创新高地;随着福州滨海新城开发建设,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区位优势更加展露无疑。
 
  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为全力加快国家东南大数据中心建设,按照“三园一区”的规划布局,包括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VR产业园、大数据融合产业园和融合创新支撑服务区,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建成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和省级“政务云”“商务云”、超算中心二期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引进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带动了大数据企业集聚发展。
 
  截至目前,产业园总对接项目为280项,其中落地148项,在谈53项,线索79项。园区现有注册企业179家,注册总资本218.3393亿元。在未来,将贯彻落实《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三条优惠措施》《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推动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十项政策》等有关招商政策,通过全面展开滨海新城和大数据产业园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引进大数据特聘专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向更深化迈进。
 
  贵州省:大数据改变了整个省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近年来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深耕数据蓝海,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延伸业态,深度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和民用价值,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服务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贵州省委书记认为,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取得了很大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截至目前,贵州省的大数据企业达到8900多家,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2017年,该省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三大增长点。
 
  到2022年,贵州将带动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并将更多的云计算业务带入省内。而这只是该省立志成为国内大数据与云计算中心的举措之一。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表示,贵州会进一步引导各领域、各行业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全覆盖,在政用、商用、民用上推进大数据发展。
 
  “我们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将达到33%。未来几年,贵州省将进一步发展云计算产业,启动包括贵安新区超级计算机中心在内的重点项目。”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贵州已吸引了包括苹果、华为、高通、腾讯、阿里巴巴在内的上百家公司,来省内拓展大数据市场。
 
  一系列大数据前沿技术不仅在商业领域,也在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方面得到广泛运用,为居民和政府提供更多便利。
 
  去年,苹果公司投资10亿美元在贵州省建立中国首个数据中心。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与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云上贵州将为中国内地提供iCloud服务。
 
  2017年8月,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的华为在贵州启动了其数据中心的项目,以满足华为日益增长的云服务需求。
 
  贵州想要成为国家大数据中心,就意味着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通信网络覆盖率和宽带等。
 
  对此,陈少波指出:“我们会继续完善地区內的数字基础设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贵州城乡3G、4G网的互联互通。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动大数据安全的发展。”
 
  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业务形态较为齐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中智科博抓住这一契机,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相匹配的技术支持和顶层设计理念,促进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2018年,中智科博研究院为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中国文化出版大数据产业园区》整体战略规划,共同谋划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区,新引擎、新高地、新地标!